热门收索: 秋拍 艺术品 收藏 拍卖

在潍坊中国画节看丹青

来源:书画报道网 作者:薛文明


从4月19日至23日的五天,潍坊鲁台会展中心是属于中国画的,第九届中国画节在这里举行。偌大的展厅安排着三十余个展场,被概括为六大方阵。列数一下:学会方阵、院校方阵、学术方针、名家方阵、专题方阵,还有综合方阵,可谓面面俱到。本届中国画节的总策展人、中国画节办公室主任王居明说,要做大平台、做“国字号”的中国画节。这“国字号”指的是邀请多家“国字号”专业机构参与主办,比如中国画学会、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中国工笔画学会、中国女画家协会等。这些机构拿出的展览自然带着机构自身的特性,再加上“国字号”该有的品质,本届中国画节便形成了不同以往的构架。何况除此之外,还有全国十家省级画院作品展、全国十家美术高等院校中国画教学成果展,等等。看一看,哪个方阵的作者都有响当当的名气。记者浏览展厅,三个小时一支笔,只好以点带面,节选两个片段奉予读者。

锦绣河山——中国画学会山水画专题展

中国画学会不久前调整了领导班子,新领导班子由田黎明任会长、罗世平为秘书长,一个生机勃勃的团队开始上路。

潍坊中国画节成功举办了九届,一直得到中国画学会的有力扶植,可以说,中国画学会从成立开始,连续八次参与了中国画节的设计与展示,尽管每届的参与力度和展示主题不尽相同,但是学会呈现的学术样貌是比较清晰的。这一届,中国画学会推送的是一个关于山水画的专题展,取名为“锦绣河山”,参展画家有百余人、展出作品约260件。如果一定要找出这次展览与前几届的不同之处,那么看看展览主办方提供的展位图就可以知道,这一次,中国画学会专题展占据的面积之大,在全部参展板块中遥遥领先。也就是说,第九届中国画节,中国画学会的参与力度是相当大的。

参与力度大,还不仅仅体现在展厅面积上,参与者的阵容也值得一观。中国画学会本就聚集着全国各地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他们以各自的艺术成果引一方潮流,甚至影响全国,他们所形成的合力自然提升着学会的美誉度;而学会坚持的“学术立会”的办会方针,又反作用于这些老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必须不应付、不敷衍,拿出的作品一件是一件、件件响当当才行。随着学术影响力的不断拓展,学会的画家队伍也不断壮大,并开始向年轻化转化。这次山水画专题展览中便呈现了三代同堂的画风,有龙瑞、李宝林、赵振川、张仁芝、杜大恺等老艺术家,有吕绍福、唐允明、白云乡、聂危谷等50后,也有许俊、张桐瑀、方向、杨惠东、王乘等60后、70后。他们兼容并包的艺术风格,让观者不仅领略到当下中国山水画的多姿多彩,也看到当代山水画家们关于守正传统、借鉴姊妹艺术、拓展山水画表现新领域的种种尝试。所以,展厅里才会有许多反复对比、反复品读作品的山水画爱好者,才会有匆匆忙忙地穿来穿去寻找自己喜爱的艺术家的观众。所以,新上任的中国画学会会长田黎明谈到这次展览时才会说“这些艺术家的家国情怀和格局,以及他们的学术品德、作品理念是我们要认真传承的榜样”,才会说“我觉得每一位理事的山水画创作,都把自己的内心情感融入到了时代之中,融入到了劳动者的奉献精神中。正是因为这样的精神,他们才逐渐走出了自己的艺术之路,让自己的绘画语言不断在时代中有新的闪光点和生命力”。

作为中国画节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兼总策展人的王居明,在说到引入此展时表示,展览不仅能带给观众艺术美感,也能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这次展览还有一点与往届不同,那就是有一个配套的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的主题取得极好——“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则扣上了山水画创作主题,二也阐明了山水画创作的丰富性。学会秘书长罗世平在主持报告会时开宗明义:把山水画所涉及到的学术、创作问题拿出来讨论,是希望在中国画的转型时期促进山水画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将学术报告活动植入中国画节,让展览更趋理性、更趋饱满、更趋学术,是学会的思考。中国画学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孙克说,以前也开过多次研讨会,但是多是聊天式的,大家想到哪说到哪,虽也有亮点但略嫌散漫。这次不同,发言的六位专家邓福星、程大利、张桐瑀、唐辉、许俊、杨惠东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都是理论创作并举,或理论为主创作为辅、或创作为主理论为辅,各有见地、各有心得。

虽然是针对山水画研究的学术报告会,但涉及的课题面却颇宽泛。

邓福星是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著名美术理论家,他发言的题目是《转型期山水画审美境域的拓展》。他认为,20世纪,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换已经完成,中国美术也在转型,但这个转变不是承前启后式的,而是根本性的,是由古代向现代的转型。在此期间,西方绘画体系的引入使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境域获得了空前的拓展,中国山水画经历了从临摹到写生的转变。他从透视学、形式语言、意境、概念式创作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西方艺术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

程大利是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画家、美术理论家,他文章的题目是《中国画是静、淡、慢的艺术——从观念到笔墨的个人体悟》。他认为,静、淡、慢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至境,所谓“大味必淡、大音必希”,是艺术家修为的体现。如今的中国画创作少了“静”多了“躁”,少了“淡”、多了“浓”,成名心切却欲速不达。

张桐瑀是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画家、美术理论家。他在报告《新时期中国山水画的嬗变》中认定,较之笔墨,中国书法才是无形地影响着中国画发展的“暗物质”。近百年来,写实的出现,把书法赶出了绘画的家园;而书法的离开,又使中国画的内涵所剩无几。徐悲鸿的“素描为一切造型之本”出现后,指导中国画的理论也逐渐变为西方文艺理论。中国画如何走出困境,是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唐辉是一位山水画家,他从创作的角度畅谈了自己对山水画的理解与思考。他的报告涉及中国山水画的精神、艺术家过早形成风格的优劣、对创新的理解以及当代画家面对艺术市场的心态和选择。

作为画家的许俊,是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他的报告重点谈的是中国山水画的笔墨程式与艺术家的个人风格问题。他认为,“笔墨程式”是中国画独具特色的表现方法,与个人风格紧密相关,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形成中国画的品格。如何在笔墨程式的基础上把握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如何在图式中体现创造意识、如何在创作中展现个人风格,值得深入研究。

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杨惠东,也是一位创作、理论兼能者。他在报告《写生与中国画》中重点谈及东西方对“写生”理解的差异:中国画艺术家观察山水的方式,是归纳的,是“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式的,讲求人与自然的融合,与西方风景“写生”的客观再现完全不同。中国山水画家讲“师造化”,最终达到对自然规律“道”的认知。20世纪初,在反思传统的大潮之下,以西方写实改造中国画成为共识,此后,写生成为中国画的新传统。这既丰富了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也对中国画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比如导致山水画创作的习作化倾向。他强调写生不能代替创作,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和笔墨精神不能丢。

报告会结束时,中国画学会前任会长龙瑞说:“现在到了对中国画进行反思的时候了。”他认为此次报告会中诸位艺术评论家和创作者对中国画和中西文化的认识,对促进中国画的发展很有价值。

精工问道——中国当代工笔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精工问道——中国当代工笔画名家学术邀请展”是这次中国画节学术方阵中的又一个核心板块,展出了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副会长和部分理事的代表性作品40余幅。在展厅占据的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展品却都是响当当的,几乎都是曾在历年来全国重要的美术展览中的获奖作品。展览的宗旨明确,要体现中国工笔画学会创作骨干的学术面貌,反映当代工笔画家多方面的探索与追求。

工笔画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画种,又加上展品中还有一串熟悉的名字:唐勇力、何家英、陈孟昕、牛克诚、苏百钧、贾广健、高云、徐累、王冠军……这就难怪几乎每幅展品前都围有观众了。毕竟这些作品的原作不常出门,很多观众之前都是从印刷品上看到的。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在展览现场反复强调:一定要多看原作,一定要!

身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在现场接受的采访自然最多,送走一波又来一波。记者的提问五花八门,陈孟昕的回答万变不离其宗。

他说,中国画有着自己强大的文化基因,这个基因形成的特质,其他画种无法具备。抛开中国画中写意画的书法用笔和抽象性审美不谈,他认为工笔画也是一种意象性的表达,并且是一种非常典雅、非常高级的意象表达,与中国的道家文化、儒家文化相一致。中国画无论写意还是工笔,都是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中国的文化从一开始就没有要求它的绘画走向写实。中国绘画从早期就把“不似之似”作为至高境界,拿到今天,我们追求的艺术目标还是这个。所以他告诫观者,在欣赏这些工笔画时,要看到它的民族特点,民族特点是大特点。它是区别于世界任何其他民族、其他艺术形态的特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陈孟昕的现场“启发”,引得不少观者聆听。他告诉观者,画家在呈现这些画面时心里是有感动的,他们把心里的感动通过绘画变成永恒。谁能读懂它们,就读懂了一个画家的心灵和情感;与艺术家有了心灵互动,艺术家也才真正完成了艺术为人民的宏愿。

这次艺术节,中国工笔画学会也是主办方之一,因此,提供的展品必须要够分量。推出“精工问道”展,是学会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是一个经典作品的呈现,也是工笔画学会第一次在中国画节上以总体面貌示人。因为中国画节是潍坊市的文化品牌,也是全国人民关注的文化盛事,所以,拿出经典是硬道理。

不仅对本届展览有信心,陈孟昕对下一届中国画节也作了展望。他说,下一届还要参加,但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角度和风格来彰显学会的力量。比如这次的定位是经典,所以展品风格比较多样,以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的主题和方向的展览,比如山水、花鸟、人物分科展,分材料展,或者从当代意识、前卫意识的角度办展。借助中国画节这个平台,让观众全方位感受中国工笔画在当下的发展状貌。他也希望全国的工笔画家都来潍坊,在这里交流、碰撞,碰出新的火花、碰出更多新想法。

展览期间,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名誉主席冯远,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许江等都参观了展览并对中国工笔画学会的学术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友情链接: 中国美术馆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设为首页 | 法律声明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书画报道网 主编信箱:1745606666@qq.com 电话:010-8728616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号:鲁ICP备16003666号-1

版权所有:书画报道网 Copyright 2000-2017 shuhuabaod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